党旗引领青春路
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,习近平总书记强调"推进文化自信自强,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"的号召犹在耳畔。金陵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创新打造"党建+文化传承"实践育人模式,以校馆共建为纽带,组织青年学子成立"织旅新声青年队",让党旗在文化传承一线高高飘扬。这支由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组成的先锋队,用三个月时间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完成从"文化参观者"到"遗产守护者"的蜕变,谱写了一曲新时代青年服务社会的青春赞歌。
红色引擎驱动校馆融合
学院党委与江宁织造博物馆共建"传统文化传承实践基地",构建"1+3+N"合作体系: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打造志愿服务、研学实践、文创研发三维平台,孵化N个文化传承项目。寒假期间,首批约15名学生志愿者在党员教师带领下,开展"织造记忆·红色导览"服务,累计服务游客200余人次,后延续到清明节、劳动节。"不仅要当好引导员,更要成为文化传播的火种!”这是参与博物馆志愿活动同学的心声。5月,一批同学积极报名参加江宁织造博物馆讲解志愿者的选拔,在不懈努力下成功获得博物馆讲解志愿者的资格,并于6月份正式组建"织旅新声青年队”。经过博物馆专业老师的跟岗实训,团队成员在讲解仪态、语言表达、知识拓展等多个方面有了大幅度提升。在后续暑期社会实践中,这支队伍带着青春的热情与使命感,全身心地投入到博物馆的志愿服务中,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青春力量。
实践淬炼彰显青年担当
这个暑期,织旅新声青年队以行动诠释责任,精心打造三大项目,让青春力量在文化传承中熠熠生辉:“织”慧服务:志愿服务团队成员日均在岗8小时,用耐心与热忱覆盖博物馆的每一处角落,让贴心服务成为文化传播的温暖注脚;“旅”创未来:团队成员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笔触,撰写了一系列介绍南京景点的旅行文稿。这些文稿不仅介绍了景点的基本信息,还融入了队员们自己的旅行感悟和文化解读,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旅游参考。“新”火相传:队员们接力完成对博物馆的讲解工作。他们凭借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巧,以饱满的热情和专业的态度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。让承载历史温度的文化故事,借青春之音持续传递,让传统文化传承“接力棒”在志愿讲解中稳稳接续。
接力奔跑向未来
"志愿服务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课堂。同学们在讲解服务中锤炼了沟通能力,在文化传播中深化了专业认知,真正实现了'服务社会、成长自我'的双赢效果。"团队指导老师、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杨如丽说。目前,校馆双方正联合开发更多合作项目,将志愿服务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。正如团队成员、入党积极分子徐若涵在实践日志中所写:"从最初背讲解稿时的紧张生涩,到如今能自如地为游客讲述江宁织造背后的故事;从简单的秩序维护,到能用所学知识介绍江宁织造博物馆传统建筑——这段志愿服务经历让我们真切体会到'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'的深刻内涵。"这支年轻的队伍,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
